
- 上一篇:孤獨癥、失眠障礙、雙相情感障礙
- 下一篇:防控疫情
- 睡眠障礙、焦慮癥
- 來源:大連航天醫院 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20-07-25
當前,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漸趨緩,確診病例“清零”的地區越來越多,復工復產的步伐越來越快。大連航天醫院精神科專家指出,疫情之下的壓力和恐慌,給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會帶來紊亂,使很多人陷入“心理危機”狀態。伴隨著復工復產,很多人可能會遭遇新的心理困擾。
自大連航天醫院精神科正常接診后,前來咨詢心理問題的患者明顯增多,在這些人中,多以焦慮、失眠障礙為主。

宅出來的睡眠障礙
近日,市民劉女士就因為入睡難問題,來到大連航天醫院精神科就診。劉女士表示,春節前,公司放假的相對較早,所以自己早早進入了“宅家”生活。遇上疫情,她的這個假期,差不多持續了3個月。
晚上刷視頻,白天睡到中午起。“本來想想挺開心的,但是休息時間增多,自己的感覺反而比上班還累。”劉女士表示,自己每天都被入睡難困擾,即使睡醒了,也感覺很疲憊。最近開始上班了,感覺自己老是犯困,在家人的勸說下,來到醫院詢問醫生。
“我感覺我睡的時間超8小時了,想想問題只有出在入睡難,要不給我開點安眠藥。”劉女士向醫生講述到。劉女士提出的請求,醫生為其分析了睡眠問題。
“睡眠質量不是看睡了多少時間,而是看第二天的狀態。”大連航天醫院精神科主任說,睡夠8小時,但是第二天很累很困,說明睡眠期間的睡眠質量不太好。這和劉女士的作息時間和宅家缺乏運動有著直接的聯系。另外,入睡難不能單單依賴藥物,建議還是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。如果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,就需要進一步治療。

一天測7-8次體溫,是疾病焦慮癥
患者小宋,是大連某高中高三學生,面臨高考,一方面是學習的壓力,一方面是肺炎疫情的嚴重性,搞得他格外的緊張,除了每天要測量7、8次的體溫,而且體溫稍微高一點超過36.5度就害怕,感覺稍微有點無力,疲憊就去檢查,咳嗽一聲就要吃藥,一周內多次去醫院就診,檢查身體一點問題沒有,但他總是覺得自己病了,睡眠也不好,緊張的手腳心出汗,出現了茶不思飯不想等行為。到大連航天醫院精神科就診,診斷為----疾病焦慮癥。
據大連航天醫院專家介紹,焦慮癥狀復雜多樣,常與其他軀體疾病帶來的一些癥狀重合,因而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,加上人們對疾病認知程度低,整體就醫率不足10%,且患者誤診誤治時有發生,加大了治療難度。因此要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
專家提醒,疫情期間該如何防護與治療
一、規律用藥,不可自行停藥,密切監測精神癥狀
即便是短期的用藥不規律,也可導致血藥濃度不穩及病情波動,升高被動外出就診時的交叉感染風險。因此,使用口服抗精神病藥者務必保證手頭有藥,并每天遵醫囑服用。一些患者考慮到當前取藥不便,打算暫時停用藥物靜待局勢好轉,這一做法不可取。
此外,疫情所造成的心理應激可能誘發或加重精神癥狀,而病毒等疫情元素也可能被「整合」進入一些患者的精神病性癥狀,如患者家屬須密切監測患者近期有無顯著變化,新近出現怪異想法、情緒不穩、不與他人交流、退縮、持續失眠等可能是復發的前兆,必要時尋求醫療幫助。
二、做好個人防護,增強機體及心理免疫力
盡量減少外出活動,保持良好個人衛生,房間適度通風換氣。正確佩戴口罩有效但并不夠,還應關注手部衛生,戴口罩前也應清潔雙手。如因客觀需要(如復診或取藥)必須進出醫院,則應全程戴好口罩,盡可能避免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,不到處亂摸,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眼、口、鼻等。
此外,應規律飲食及作息,保證睡眠,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。可考慮在室內酌情鍛煉,但部分抗精神病藥具有鎮靜效應,或誘發體位性低血壓,須量力而行,避免跌倒。讓生活更充實,保持與親朋好友的聯系,但建議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,尤其是閱讀疫情相關的新聞。只從權威機構處獲取信息,不信謠不傳謠。
三、就近復診及取藥,必要時線上咨詢及處方
目前雖然不提倡外出,但病情所需,仍建議按原計劃就近復診及取藥。路上應注意防護,尤其是在密閉的交通工具中。復診或取藥時若臨時遇到突發情況,應避免過度焦慮,冷靜地尋求幫助。

大連航天醫院精神科已開通網上診療、心理援助等服務,患者可通過與醫生在線溝通,克服線下取藥的阻礙。

從事各類精神心理疾病診療工作30余年,
對常見精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,
擅長藥物+心理的治療模式規范化治療各種精神障礙。
對精神心理疾病有獨到的見解。
【專業擅長】
精神分裂癥、躁狂癥、抑郁癥、
強迫癥、焦慮癥、失眠癥、恐怖性神經癥、
各類心身疾病,深得患者和家屬的贊譽。

從事精神科診療工作40余年,
對精神疾病有獨到的見解,
和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。
【專業擅長】
擅長治療失眠、神經衰弱、
抑郁癥、焦慮癥、
強迫癥、恐懼癥、精神障礙等,
多種心理障礙疾病。